24小时咨询热线:
4006-606-909
首页
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菜品中心
门店展示
招商加盟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热门关键词:
油菜花旁
产品
湘菜加盟
您的位置:
主页
>
新闻动态
>
湘菜民俗
>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之湘西归来话“赶尸”
作者:admin
来源:油菜花旁老柴房
点击:
发布日期: 2021-05-21 10:43
信息摘要:
2007年11月份,我有幸随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一起,赴湖南湘西考察。到湘西后,给我印象最深的,便是湘西三大神秘文化现象(即放蛊、辰州符、赶尸)之一的赶尸。...
发布日期:2017年1月13日 11:51
2007年11月份,我有幸随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一起,赴湖南湘西考察。到
湘西
后,给我印象最深的,便是湘西三大神秘文化现象(即放蛊、辰州符、赶尸)之一的赶尸。
赶尸,又称送尸术,移尸、走影、走尸、走脚等。所谓赶尸,即是将客死他乡之人的尸体,由赶尸匠作法,让尸体走回家乡入葬。这看似无稽荒诞之事,在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
却相传确有其实。
清代《清稗类钞.方伎类》中曾有记载:“西人之催眠术,能催生人,而不能催死人;能催数小时之久,而不能催数日之久。而黔、湘西有‘送尸术’,则以死尸而由人作法,进止听命,可历数日”。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在其所撰《沅陵的人》、《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》等文章里,都曾提到过赶尸。他在文章中写道:“经过辰州(即今沅陵),那地方出辰砂,且有人会赶尸。”著名文学家、翻译家施蛰存先生著有《祝尤科的巫术》一文,其内容讲的就是赶尸。1937年秋天,施先生从长沙取道湘西去贵阳,途经沅陵。他在歇脚落店时,从四川客商那里听到了赶尸的传说。到了昆明,施蛰存先生迫不及待地去问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田渠先生:“你是科学家,信不信有这等事?”田渠教授是湖南凤凰人(即是湘西流行赶尸的地域),自然知道这个传说,他回答说:“按科学的理论来说,这种事是不可能有的。但是,天下有许多事,不是科学能解释的。”后来,沈从文先生也到了昆明,施蛰存先生也在与其闲谈之际问起赶尸之事,沈先生说:他相信是有的。再后来,施先生又碰到历史学家向达(湘西白族人),就又问起此事。向达先生说,他也知道赶尸,古书上记载的巫术,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,但也绝不能绝对否定。
著名国学专家钱穆教授,在其89岁时写成了《现代中国学术论衡》,其中《略论中国心理学(一)》里,也说到了赶尸:“中国辰州符,念咒焚符,使死者随其步行,历数日数百里之遥,抵达死者家门,乃始倒地不起。此事及神秘,但非人文要道,中国人乃亦不穿梭究。但论其始,必有人先通此术,乃以传人。其如何的通此术,绱(倘)祥述经过,一亦绝大科学问题,不得谓之乃神怪。”在该书的第二部分,他还写道:“辰州符能令离乡死尸步行回家,始再倒毙。此事流传极广,几乎国人皆知。”
除此之外,对于湘西赶尸这一神秘文化现象,台湾著名国学大师、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、著名民俗学家王世祯、湘籍民俗学家、湖南省文史馆林河先生等,都曾有过论述,这里不再一一赘叙。
赶尸始于何时?现已无确切考证。明、清两代乃至近代都有关于赶尸的传说故事,甚至比明代更早的传说故事也流行湘西。
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,湘西民间传说中的赶尸,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蚩尤时代(即上古时期)。相传,苗族(湘西居住着苗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)的祖先阿普(即汉语中的公公)蚩尤带兵,在黄河岸边与炎、黄二部落联盟打仗,直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在战毕要撤退时,活着的士兵都抬着伤兵走了,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司说:“战死在这里的弟兄,我们不能丢下不管,你用法术让这些好弟兄们回归故乡去如何?”,阿普军司说:“好,我们俩换一下装扮,你拿‘符节’(上面挂有咒符的节杖)在前面引路,我在后面督催。”阿普军司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,站在战死的兵将身边,默念咒语。然后对着尸体大声喊到:“死难的弟兄们,此处非尔安身立命之所,尔今枉死实堪悲壮。故乡父母依闾企望,娇妻幼子盼尔回乡。尔当奋起随吾返乡。尔魂尔魄无需彷徨,急急如律令。起!”阿普军司喊罢,只见躺在地上的尸体都站了起来,跟在阿普蚩尤的符节后面,规规矩矩地向家乡方向走去。这时,后面追兵赶来,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司作起了“五更大雾”法术。立时,大雾弥漫,东西难辨,追兵迷在雾中,无法追赶……这种法术原本叫雾术,因为“雾”字难写,就改成了“巫”字。当地传说,这“巫”字上面一横代表天,下面一横代表地,中间一竖代表符节,左右两个“人”一个是阿普蚩尤,一个是阿普军司.......
传说作为一名赶尸匠,必须要学会两大基础本领:一是 要让尸体不腐;二是让尸体站起行走。
湖南沅陵县(过去称辰州)流行赶尸,主要是该地自古就有一种神秘而奇特的符咒,该地还盛产一种具有特异药效的朱砂。据说,从前赶尸匠赶尸时,不用辰州符,而是用一种叫做五里雾的法术。后来,五里雾的法术失传了,才改用辰州符,其原称为辰州辰砂神符法术,简称辰州符。从它的原称中我们可以看出,要做赶尸之事,光有了辰州符不行,还要有辰砂。而该地出产的朱砂最好,俗称辰砂(因产自辰州)。过去赶尸匠为了防止尸体腐臭,就必须对尸体作法。即法师先备一碗水,用手在水上画隐形符(估计可能就是辰州符一类),然后对水念诵咒语。念罢,法师深喝一口巳作过法的水,再把带来的符纸用火点燃,放到口里。这时,法师将原来含在口里水及点燃的符纸一起吞下,这水便有了特异功效的符水。这样的符水如果喷到尸体上,就会防止其腐臭。有人介绍说,捉一只鸡,割断其颈后,再将其重新接上,含一口符水喷在上面,脖颈就能接续。如果把鸡扔到地上,这只鸡立刻会跑开;如果撒下米,这鸡居然会赶过来吃米。在与当地谈起符水时,有人讲,在沅陵地区 ,一人在屋檐下挂了一片新鲜猪肉,巫者含一口符水喷在上面,并念了咒语,则这块猪肉三年未腐,色泽如初。一日,被一好奇之人用手指点了一下,不一会,猪肉就腐烂发臭了….
赶尸匠让尸体站起行走的过程很复杂,其中重要的步骤是,法师先将辰砂置于死者的七窍之处。这七窍为脑门心、前胸心、后胸心、左手心、右手心、左脚心、右脚心。据传,这七窍原为人的“魄”之所在。置好了辰砂,每处以一道辰州符压住,再用五色布条绑紧。之后,还要将辰砂塞入死者的耳、鼻、口中。这耳、鼻、口是人的“魂”之所在,再以辰州符堵紧。据说这样,便可留住死者的魂魄。最后,法师还要在死者的颈项上施辰砂、贴神符,并同样用五色布条 扎紧,再给死者穿衣封面。诸事办妥,法师念毕咒语,大喝一声“起”死尸便会应声站起。
在赶尸行走中,赶尸匠腰间要挂一包符,以备不测时急用。此外,赶尸匠还要手持阴锣(开路所用,告诫旁人避开,并拴牢家狗)、司刀、摄魂铃等。另外,赶尸匠还要必备一根外裹毛皮、长约70厘米的木棒走在死尸前面。尸体跟着这根木棒行走,木棒不动,则死尸停。所以,与其说是赶尸,倒不如说是领尸。
过去,赶尸这个行业,有很严格的规矩,什么样的死尸可赶,什么样的死尸不能赶,赶尸匠都有规定。学习赶尸,更是有非常苛刻的条件。另外,赶尸匠的徒弟出师前,先不赶死尸,而是要会赶死猪尸、扫帚等。20世纪60年代,沅陵县傩技大师田铁相,就曾见过他师傅用死猪做实验。他说,有一次在一个叫神溪口的村子,有人过年杀猪,请他师傅吃饭,他师傅就表演了一次。那猪已经杀了三个小时,田铁相的师傅用药涂在猪肚子上,然后念咒语。念罢,一拍猪身喊“起”!那死猪真的站起来,跑了一百多米撞到一棵树上倒下了。
……
湘西赶尸的最初缘由,是人们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观念。有这样的需求,就有这样的社会行为或社会行动。人们在实践这一行为或行动中,创造了诸多方法或技术,这些方法或技术,或是有形的,或是无形的,或是公开的,或是隐秘的。这样,就使得湘西赶尸,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。又因我们尚未揭开赶尸之谜,使其又成为了一种神秘文化。其实,赶尸重要的内涵是巫术(或称法术)。巫术,在远古时代,中华先民通过巫术祈福祀祥、趋吉避凶,人的精神世界几乎都是巫术的意念。巫术行为是远古部落、氏族与个人从事狩猎、采集、耕稼、征战和人身生殖繁衍等社会行为的重要文化方式,也是文明时代的民族、国家、社会集团等举行庆典、用兵、作邑、稼穑以及人们饮食起居、生老婚嫁、社会交往等一切行为举措所常常具有的文化内容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巫术,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一种童年形态。但即使到了今天,巫术离我们也并不遥远。如最简单的,我们清晨起来听到喜鹊或乌鸦的叫声,便会不自觉地产生“喜事”或“晦气”的感觉。其实,这就是古代延续下来的“鸟占”的符号,就是一种巫术。再有,如现在暗中流行的占卜、算命、看风水、抽签等等。都属巫术范畴,这等神秘文化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,它是现实生活需要的结果。许多人都喜欢简单地将这神秘文化称之为迷信,或称为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唯心主义。我们说,神秘文化的确是一种“迷信”——信到痴迷的程度。然而,假如我们仅仅停留在“迷信”的认识层面,而不去探求这种迷信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,不去探究人们为什么要去“迷信”它,那么,我们自己的认识水平,是否也是过于简单或过于低下了呢?作为现代人的我们,正确的态度是,应对这些神秘文化现象,给予科学的探究并予以扬弃,使之不再神秘,使人们不再对其迷信罢了。
作者:怀柔文化馆:宋庆丰
【相关推荐】
了解详情 >
邓杰:油菜花旁老柴房,有世界上特有味
了解详情 >
湘西美食文化之怀化特色菜品推荐
了解详情 >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之湘西苗族五大家常菜
了解详情 >
特色湘西民俗土家族文化精髓之茅古斯
了解详情 >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之湘西“辰州符”
上一篇: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之湘西还有人放蛊吗
下一篇:
特色湘西民俗文化之湘西落花洞女
返回列表
新闻动态
新闻中心
顾客中心
湘菜民俗
全国服务热线
4006-606-909
QQ咨询
联系电话
4006-606-909
返回顶部